-
《扁鹊心书》1-3卷/窦材著
扁鹊心书.1-3卷/窦材著 作者: 窦材 成书年:绍兴十六年(1146年) 形式: 3卷 内容注释 托名扁鹊所传,故名。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。卷上介绍“黄帝灸法”“扁鹊灸法”及窦材灸法,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,禁用寒凉之剂。卷中论及伤寒、阴毒、劳复、喉痹、虚劳、中风等100余种外感、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。书中并附作者若干治验,多推崇针灸疗法,体现了窦氏在运用此法方面的发展与变化。卷下除续载部… -
《吃狗伤考》
书名:《吃狗伤考》 刻印方式:手抄本 格式:PDF电子书 册数:一册 大小:16MB 页数:46页 年代:不详 作者:不详 简介: 中医古籍,包括治法,药方,灸法,刺法,禁忌,治验 ,毒蛇诸虫咬, 夫虫兽之咬害人者多矣,若虎狼蛇蝎之害则深山幽谷绝人之地,人所稀遇而难其祸者,亦不甚多也,独风犬之害人也, -
-
《喉科指掌》.六卷.張宗良.著
《喉科指掌》,6卷,清代张宗良(留仙)撰。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。卷1列咽喉大纲,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、寒、火、湿、毒主论;次述喉舌分经,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。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,较切于实用。卷3至6为咽喉诸疾,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。书中附有插图。 《喉科指掌》列述喉科病症七十三种,首次将咽喉科(包括口齿、舌等)疾病分门别类进行论述,目前咽喉科疾病的分类方法也以此为据。此书创立的… -
《本草經解》
书名:《本草經解》 刻印方式:手抄本 格式:PDF电子书 册数:一册 大小:24MB 页数:190页 年代:民国 作者:葉天士著 简介: 《本草经解》原题“清•叶桂”撰。叶天士邃于易而善医,择《汤液经》中药品而取其精,于《本经》365种药物中选录117种,其他本草书中的择取57种,共174种临床常用药物,以易之盈虚消息,通乎药剂之轻重缓急,着眼于药物的性味归经,对《本经》等书的原文作了详尽必要的注… -
《伤寒蕴要全书》6卷/彭用光撰 2卷
伤寒蕴要全书.6卷/彭用光撰 作者: 彭用光 成书年:明代 形式: 6卷 内容注释 是书续吴绶《伤寒蕴要全书》。一至三卷首论增补六经正病、六经传变人形图、伤寒十劝、金镜舌图、辟瘟法、简易便民伤寒救急秘方,并详述五运六气图、察色要略、脉法要略、《内经》脉要、仲景脉要及审证等,并对煎药服药法专篇论述;四至六卷论述伤寒证治,提出温病发热、热病、时气、寒疫、冬温、温毒等与伤寒的鉴别以及不同治疗,最后论述伤… -
《医门法律》6卷/喻昌著
医门法律.6卷/喻昌著 作者: 喻昌 出版年:不详 形式: 6卷 内容注释 《医门法律》为清初名医喻昌所著,全书共分六卷,卷一阐述四诊、《内经》及仲景学说法律,卷二至卷六分中寒六、中风门、热湿暑三气门、伤燥门、疟证门、痢疾门、痰饮门、咳嗽门、关格门、消渴门、虚劳门、水肿门、黄瘅门及痈肺痿门论述,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机及证治,再出法律,最后附方。法是讨论辨证施治的原则和灵活性,律是指出医疗差错的原因和… -
《解毒奇效方》一部关于解毒方面的医书
《解毒奇效方》是一部关于解毒方面的医书。 这类医书通常会记载各种解毒的方法、方剂以及相关的医学知识。可能包含针对不同毒物中毒的救治方法,比如药物中毒、食物中毒、虫蛇咬伤中毒等,详细介绍具体的药方组成、炮制方法、服用剂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。 不过,具体的《解毒奇效方》可能因版本不同在内容上有所差异。 -
《丹溪心法附余》
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_明贾咏序_明嘉靖间刻本 《丹溪心法附余》二十四卷、卷首一卷、附录一卷,明嘉靖间刻本,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医古籍,以下是相关介绍: 基本信息 作者:由明代方广类集、重编 。 刊刻时间:明嘉靖十五年(1536 年) 。 序文作者:贾咏,其序文对该书的内容、价值及意义等方面可能进行了阐述,有助于后人理解该书的编纂背景和目的。 内容特点 理论基础:以元代著名医学家朱… -
《黄帝内经》
黄帝内经 作者: 王云五 成书年: 先秦至汉 形式: 不详 内容注释 《黄帝内经》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,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、“脉象学说”、“藏象学说”、“经络学说”、“病因学说”、“病机学说”、“病症”、“诊法”、“论治”及“养生学”、“运气学”等学说,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,呈现了自然、生物、心理、社会“整体医学模式”(另据现代学者考证,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… -
《备急灸方》
备急灸方.一卷.南宋.闻人耆年.撰.上杭罗氏十瓣同心兰室藏版.清光绪十六年影宋刊本 《备急灸法》,灸法专著,又名《备急灸方》,1卷。南宋闻人耆年撰于宝庆二年(1226年)。介绍诸发、肠痈、溺水、自缴、蛇咬伤等22种急证灸治方,每方均记出处,并有简明图说。原刻本已佚,现存淳祐五年(1245年)孙炬卿复刻本。重刊时附有佚名氏《骑竹马灸法》及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》。前者记述盛行于宋代之骑竹马取穴灸治痈疽法… -
《本草图说》1-78册全
收录了全国各地草药的图谱,融合了各家学说, 收药九百三十一种,附药一百八十七种,分为水、火、土、金、石、草、果、瓜、木、虫、鳞鱼、介蛤、禽、兽、人、服器等部。除水、火、土、人、服器部外,其余各部均附以药图。图上阐述药性、主治和功用。凡图阙或图绘所不能尽者,必于其说加详 -
《寿世青囊》
书名:《 寿世青囊》 刻印方式:手抄本 格式:PDF电子书 册数:一册 大小:55MB 页数: 117页 年代: 不详 作者: 不详 简介: 《寿世青囊》,海外中文古籍,中医古籍,中医抄本。“寿世”即造福世人,“婆心”为道家语,即仁慈之心,“货殖”就是经商盈利,“青囊方术”就是布袋中存放的医书所载方术。中医古籍类-《寿世青囊》寿世婆心青囊方术古今灵。“不学韩康隐市中,好将妙药学雷公;者番更得夷夷木… -
《活幼心書》[三卷]曾世榮
《活幼心书》,儿科著作,3卷。元代曾世荣(德显)著,是继曾氏《活幼口议》之后又一部儿科著作。《活幼口仪》侧重于儿科理论的阐述,本书重点介绍曾氏临证心得。书成于元朝初期,刊于元至元三十一年(公元1294年)。上卷“决证诗赋”,有观形气,戒毁同道,辨证早决安危等75篇。中卷“明本论”,论胎寒,胎热等43篇,附拾遗方论。下卷“信效方”,列举方剂225首。 -
《脈訣理玄秘要》
脉诀理玄秘要》又名《刘三点脉诀》,是南宋民间医生刘开撰、王和鼎编的脉学著作,主要内容如下: 脉学理论基础 脉象纲领 :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,芤、洪、实、微、伏、弱、缓、涩、濡、紧、弦、滑十二脉为纪,对各种脉象进行分类和阐述 2 。脉象与脏腑的关系 :论述了脉象与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联系,强调通过脉象可以了解脏腑的气血盛衰、功能状态以及病变情况。如肝脉弦、心脉洪、脾脉缓、肺脉浮、肾脉沉等。诊脉方法 … -
《立齋外科發揮》 8卷/ 薛己著
立齋外科發揮.8卷/ 薛己著 作者: 薛己 成书年: 明代 形式: 8卷 内容注释 醫家內外科實相表裡,惟小兒為難治,故謂之「啞科」。雖瘡瘍為有形之症,然亦必先審乎脈。脈也者,氣血之運也。天以陰陽之運成四時,人以氣血之運成一身,以氣血之運定於所賦,移於所感,是故人有老少強弱之等,而脈亦有盛衰虛實之異。 PDF预览: -
《经络汇编》林起龍.鑒定.翟良.纂
《经络汇编》是明代翟良撰写的针灸学著作,二册,不分卷,主要介绍了关于经络针灸方面的知识。 针灸学著作。二册。不分卷。明·翟良撰。刊于1628年。本书联系脏腑的属性、生理特点对十四经脉的循行、属络、经穴部位和主病等予以论述。并附脏腑经脉图及歌诀、手足经起止图、内景图和奇经八脉论等。现有清刻本。 -
《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11卷/元孙允贤编
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.11卷/元孙允贤编 作者: 元孙允贤编 成书年:元末明初 形式: 11卷 内容注释 《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是元末明初医家熊鉴于元至正三年(1343)元孙允贤《医方集成》基础上增订而成。《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取陈无择《三因方》、严用和《济生方》方论诸说,并集录宋、元医家习用的重要方剂类编而成。全书11卷,分风、寒、署、湿、伤寒等56门,每门首先扼要论述病候,次选对证医方,简… -
《新刊铜人针灸经》7卷
新刊铜人针灸经.7卷 作者: 不详 成书年:唐代 形式: 7卷 内容注释 《铜人针灸经》系元代书商抄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九《针经》的全文,析分为卷一-六,另附针灸禁忌一卷。原书成于唐代,作者已无可考,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,并附十二幅腧穴图。 -
《傅青主女科》2卷/傅山著
傅青主女科.2卷/傅山著 作者: 傅山 成书年: 1849 形式: 2卷 内容注释 《傅青主女科》,妇科著作,2卷,清代傅山著,刊于道光七年(1827年)。本书卷上分带下、血崩、鬼胎、调经、种子5门,每门分若干证候,计38条、39病证、41方;卷下分妊娠、小产、难产、正产、产后诸证5门,共39条、41病证、42方。本书运用中医脏腑学说,阐明妇女生理、病理特点及诸病临床表现。诊断辨证以肺、脾、肾三脏… -
《八陣方論 》
八陣方論 作者: 曾長泰 成书年: 不详 形式: 1卷 内容注释 书中首载各类制方总义,次分述各类附方、主治及其加减法。这些方剂均系作者根据临床实践创制的。既符合其八阵之法,又有实际效验。 -
《家藏奇方》
书名: 《家藏奇方》 刻印方式:手抄本 格式:PDF电子书 册数:一册 大小:36MB 页数: 83页 年代: 不详 作者: 不详 简介: 内容包括:吃药方、除疽末药方、九灵汤、加味四君子汤、神化散、走马追疗丹、神膏方、膜透生肌方、猪绒膏、移毒方、脱疽方、筋骨疼膏、黄明膏,,,,,,等 -
《汤液本草》1-3卷/王好古著 残卷
汤液本草.1-3卷/王好古著 作者: 王好古 成书年:撰于1238~1248年,至元十七年(1280年) 形式: 3卷 内容注释 《汤液本草》共3卷,包括两部分,第一部分相当于总论,首列“五脏苦欲补泻药味”、“脏腑泻火药”,次引“东垣先生药类法象”和“东垣先生用药心法”,其后为“海藏老人汤液本草”,引据《内经》理论,补充并全面阐述张元素、李杲的学术思想,论述“五宜”、“五伤”、“五走”、“服药可慎… -
《本草図譜》
日本大正十年 (1921) 东京本草图谱刊行会刻本。此书为十数种颜色多色套印,极为精美工致,有工笔画风;而且图文并茂,为研究中医药学的重要文献。 全书收录植物近一千九百种,分类包括:山草、水草、毒草、蔓草、菽豆、蓏菜、水菜、芝栭、夷果、山果、香木、乔木、灌木、苞木等。本书出版于江户晚期,被认为是日本首部全面介绍药用植物的图集。 此书共九十六卷(现存九十二卷:卷1 至卷4 未完整保存下来)。岩崎灌园…